內容來自sina新聞

黃金地塊留白穿堂風引進來 風道保護將有法可依

  記者王亞欣 實習生彭毓穎

  "武昌沿江高樓在夕陽的映襯下現出美麗的天際線,一字排開的樓房中一處凹字型留白格外顯現,從此凹字型中間看過去是一片水面和綠地"--這是拍客王遠松為本報"全城共拍最美天際線"拍出的一張奇特照片。誰留下瞭江邊這一黃金地塊?昨日,經市規劃專傢解釋,原來這是我市規劃中特意留下的長江至沙湖風道,為城市降霾降溫創造"穿堂風"。



建地分類缺錢急用哪裡汽車貸款隔江眺望武昌,高樓的間隙、沙湖至長江的生態廊道成為天際線中巧妙的留白。武昌外城的風通過梁子湖水系,到達湯遜湖、東湖、水果湖,走東沙通道一路吹向漢口王遠松 攝彰化貸款代辦

  無心巧合

  照片留白引發專傢關註

  拍客王遠松今年62歲,是湖北汽車運輸總公司退休職工,業餘愛好攝影。自從"全城共拍最美天際線"活動啟動以來,王遠松主攻天際線拍攝,用鏡頭記錄城市的美。7月23日,武漢在一場大雨後出現瞭久違的漫天彩霞,王遠松帶上設備登上漢口沿江大道上一棟50層的高樓,拍攝對岸武昌江邊的天際線。王遠松稱,那天很順利,登上高樓後看見光線不錯,立馬按下瞭快門。

  8月11日,在本報與市國土規劃局召開"最美天際線"討論會上,王遠松的這幅作品一經展示,立即引起瞭與會專傢的關註。市編展中心主任胡憶東說,在這張照片上可以明顯看到,萬達公館 (微博售樓處 論壇 相冊 戶型 樣板間 點評 地圖搜索)和武昌工人文化宮之間留下瞭一處明顯的缺口,從缺口望向遠方,可以清晰地看到沙湖大橋、沙湖公園水面、楚河漢街、東沙聯通通道,乃至遠處的山坡也隱約可見,城市天際線表現出明顯的律動感,濱水特征尤為顯現。



6片放射狀生態綠楔是武漢"引風進城"的天然通道 制圖 劉巖

  胡憶東稱,"這個缺口不是自然形成,是特意留出的長江至沙湖風道,這背後體現瞭城市規劃的理念。如同傢裡走道的'穿堂風'一樣,引風入城,可以為城市降溫減霾"。

 實地探訪

  "夏天空調開不到十天"

  "穿堂風"是否能為城市送來清涼?昨日,循著照片中的場景,記者來到沙湖邊,沿萬達電影樂園施工地段向沙湖公園方向,道路右側是一片規劃的綠地山坡,前方是沙湖水域,向左遠眺可以看見沙湖大橋橫跨湖面,在湖對面果然看到林立的大樓間呈"凹"字型地空出瞭一道風道口。



昨日上午,一名老大爺趁清早涼爽在沙湖邊釣魚,前方高樓間的"凹"型城市通風廊道清晰可見 見習記者 任勇 攝

  隨工程建設在此辦公的花木公司張道禮說:"這條路上比其他地方確實更涼快一些,不僅在湖邊,還是個風口,今年夏天空調開瞭還不到十天,感覺在武漢都能避暑瞭。"

  再往湖邊走,記者看到幾位老年人正在湖邊釣魚。傢住糧道街的董雲發已在湖邊待瞭3小時瞭,他說,這個夏天每天都會到湖邊釣魚,在這裡即便高溫時坐上一天也不覺得熱,因為風吹得很涼爽。小區的居民也受益於風道,沙湖小區的薛女士稱,別看我們小區年代有點久瞭,但冬暖夏涼,很讓親戚朋友們羨慕。

  記者隨後來到漢口江邊,登上瞭拍客王遠松的拍攝地,在50層高樓隔江眺望武昌方向,發現眾多高層建築間確實清晰可見一片空出的風道口,成為天際線中巧妙的留白。

  專傢解讀

  嚴格控規讓涼風進城

  寸土寸金的武昌江邊何以留下這處缺口?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,缺口實為長江至沙湖的生態廊道,為引風進城提供基礎。它的實現最初來源於《武漢城市總體規劃(2010-2020年)》、《武漢市都市發展區"1+6"空間發展戰略實施規劃》中提出的"打造6片放射狀生態綠楔,建立聯系城市內外的生態廊道和城市風道"。6大綠楔包括後官湖生態綠楔、府河生態綠楔、武湖生態綠楔、大東湖生態綠楔、湯遜湖生態綠楔、青菱湖生態綠楔。

  具體來講,風能借助山系和水系而流動,武昌外城的風通過梁子湖水系牛山湖、豹獬湖,再到龍泉山風景區,穿過中洲島、栗廟島到達湯遜湖,隨後來到東湖風景區,經水果湖走東沙通道,一路可以從沙湖大橋吹向漢口。外圍的涼風借由湯遜湖生態綠楔、大東湖生態綠楔吹入市中心後,武漢中心城區夏季最高溫度平均下降1℃至2℃。

  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說:"東沙通道周邊2平方公裡的區域已有瞭嚴格的控規保護,超高層的建築無法獲得審批,這使得開發商不敢輕易打湖邊綠化的主意,城市風道得以實現。

 避免高樓鐵桶陣

  圍成"擋風墻"

  近期,市國土規劃局正邀請香港中文大學、武漢大學和市信息中心組成的聯合團隊開展《武漢市城市風道規劃管理研究》的編制工作,啟動《武漢市城市風道規劃》,以緩解城市熱島效應。昨日,市國土規劃局負責人稱,我市對於風道的保護將有法可依,而且會越來越嚴。

  武漢是全國率先啟動風道規劃的城市。2009年,武漢市提出打造"降溫型"園林城市,並在當年公佈的《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(2010-2020年)》中明確提出:利用武漢市六片放射型生態楔形綠地,形成六條風道,為城區送來涼風。這六條風道分別是:東湖風道、湯遜湖風道、武湖風道、府河風道、後官湖風道、青菱湖風道等。

  近年來,當初規劃的部分城市風道,有的一些風口被圍進高樓大廈的鐵桶陣,涼風受到高樓的阻隔,難以順利送入城中。比如湯遜湖沿岸的藏龍島、江夏大道、文化路一帶,一棟棟高樓緊挨著湯遜湖湖岸建設。昨日,規劃部門稱,這六個風道在《風道規劃》中會進一步調整,部分控制區域將進一步細化。

  規劃部門指出,武漢最為重要的風道是武湖生態綠楔和湯遜湖生態綠楔,它們處於武漢的主導風向上。各生態綠楔將受到嚴格保護,不允許興建開發區、高強度開發,但可適當發展休閑旅遊業。

  "過去風道規劃更多是處於研究層面,今年啟動的《武漢市城市風道規劃》,將作為實施性規劃,進而上升到法律層面。"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,結合《武漢都市發展區1:2000基本生態控制線規劃》,在留出的1566平方公裡生態底線區裡,僅允許確需建設的道路交通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、生態型農業設施、公園綠地及必要的風景遊賞設施等4類項目進入,避免高樓阻擋風道,這一規劃已通過政府令和人大議案。(記者王亞欣 實習生彭毓穎)

 夏天降溫

  冬天減霾

  專傢肯定城市風道建設

  風道越來越成為城市規劃中的熱門話題。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城市規劃、建設設計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傢學者,他們認為打通城市風道,使得風能在通道內自由來去,能達到夏天降溫、冬天除霾的作用。

  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與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劉春蘭透露,目前北京正在修訂的城市總體規劃中,將有專門的章節闡述城市風道內容,這是北京首次系統性和全規模地進行相關研究。

  與此同時,上海、南京、株洲、貴陽、紹興、福州等多個城市也紛紛傳出類似聲音,將進行城市風道規劃,"借風"降溫。去年11月,媒體就報道杭州將要建設巨大的城市風道,把郊外的風引進主城區,以便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。

 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、教授吳唯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:"城市風道"對緩解城市中心的熱島效應,改善城市內部的通風狀況,降低人口密集城區氣溫,有一定的作用。通風廊道的功能,主要發揮在風速較低的情況下,通常這時城市比較悶熱。有瞭通風廊道,可以形成郊區與城區的空氣對流,讓人們感覺涼快。(本報駐京記者柯立)



新聞來源http://wh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08-15/07294373772.s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rdbe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